2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促進工業和信息化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有關情況。并對今年來工業經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先進制造業、5G、雙碳等方面未來發展規劃做了相應解答。

工業經濟報告
一、工業經濟持續恢復發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34.3%,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6.6%。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了27.4%,總量達到了31.4萬億元,連續12年位居世界首位。
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得到提升。光伏、風電、船舶等產業鏈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芯片產量也增長了33.3%。
三、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增加值分別增長18.2%、12.9%。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步伐加快,重點領域規模以上工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3%和74.7%。培育“專精特新”4萬多家,“小巨人”企業4700多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超過800家。
四、重點領域創新發展取得新成效。“天問一號”任務實現火星探測的“繞、著、巡”,“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接續成功發射。“海斗一號”淺海深潛器打破了多項世界紀錄。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網發電,新型顯示、工業母機、新材料等領域的攻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工業機器人、太陽能電池同比分別增長了44.9%和42.1%,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增長了1.6倍。
五、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42.5萬個,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到5.2億戶。

疑問權威回應
Q:
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工業經濟的走勢如何?下一步,工信部將采取哪些措施?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總的來看,到目前為止,我國工業經濟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企穩回升的態勢,總體運行平穩。下一步:
一是全力提振工業經濟,強化政策支持,推動各項政策措施到位,確保一季度平穩接續。
二是著力打通重點產品供給堵點卡點。加強能源、物流、用工等要素保障協調,優先保障基礎工業產品、重要生活物資,包括農資、化肥等重點企業穩定運行。
三是積極提振制造業有效投資。抓好“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和項目實施,啟動實施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
四是多措并舉擴大消費需求。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充電設施獎補、車船稅減免優惠等政策。同時,開展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活動。我們還將深入推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行動。

Q:
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效如何?其次,接下來工信部還要采取哪些措施?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我國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呈現出加快發展的態勢,創新活動呈現出良好態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不斷夯實。培育較大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超過了150家,平臺服務的工業企業超過了160萬家。
二是轉型范圍不斷拓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向制造業加速融合滲透,“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全國已經超過2000多個。
三是轉型程度不斷提升。數字化新業態、新模式也不斷發展創新,開展網絡化協同和服務型制造的企業比例分別達到了38.8%和29.6%。企業利用網絡化、數字化來提升質量、效率和效益的作用非常明顯,產業競爭力得到提升。
下一步主要還是延續前期的工作,重點抓好三個方面:
一是要突出重點,增強企業數字化能力。培養一批優質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同時支持行業龍頭企業搭建面向中小企業發展的數字化賦能平臺。在今年年底為不少于10萬家的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促進10萬家中小企業業務上云。
二是要擴大應用,豐富產品供給。繼續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挖掘一批“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打造一批5G全連接工廠標桿。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進基地、進園區、進產業集群,連接千行百業,賦能萬企千園。
三是要建生態,優化數字化改造環境。進一步完善轉型標準體系、制造業轉型的人才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時,通過聯合金融機構,降低企業數字化改造的成本。此外還要積極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加強行業數據安全監管。

Q:
5G作為新基建之首,今年在5G的建設和應用方面有哪些規劃和考慮?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5G正式商用以來,為推動新基建發揮了重要的引導作用。在工信部會同各部門、各地方和產業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5G建設和應用保持了全球領先水平。今年是5G應用規?;l展的關鍵之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主要在堅持網絡、應用、產業一體推進方面下功夫:
一是扎實推進5G網絡建設。我們的目標是今年5G基站要新建60萬個以上,使基站總數今年年底達到200萬個?;A設施建設規模要不斷擴大,加強面向企業廠區、工業園區這些重點區域的網絡覆蓋,以及高鐵、交通樞紐、購物中心等人員密集區的覆蓋深度和縣城/鄉鎮的廣度覆蓋。
二是大力推動5G應用創新發展。繼續深入實施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和“綻放杯”5G應用大賽,深入推進“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示范。
三是大力促進5G技術迭代升級。加大對關鍵芯片、核心器件的研發力度,支持產業界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和對接。同時持續推進5G增強技術的研發試驗,拓展與垂直行業的融合能力,豐富5G應用產品和模組產品,滿足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對5G的差異化、定制化、個性化的需求。
Q:
工業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領域。請問工信部在工業方面實現碳達峰目標有什么考慮?今年將采取哪些具體舉措來穩步推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工業領域能源消費量占全國總體消費量65%左右,是節能降碳的主要領域之一。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考慮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滿足合理消費需求,科學細化目標任務,穩妥有序推進工業綠色低碳轉型。主要開展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頂層政策設計。落實好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積極開展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出臺工業領域及重點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穩妥、科學、有序推動工業領域碳達峰。
二是有序推進產業結構深度調整。深化重點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有利于碳減排的產業結構。嚴格落實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行業產能置換政策,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三是實施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發布綠色低碳升級改造導向目錄,引導做好重點行業綠色低碳升級改造,推進重點行業和領域低碳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抓好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實施方案落實,強化節能專項監察和節能診斷服務。加快培育綠色數據中心,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打造重點行業碳達峰公共服務平臺。
四是打造綠色低碳產品供給體系。完善綠色制造體系,持續強化產品綠色設計,打造一批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實施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完善風電裝備產業鏈。修訂完善汽車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車雙積分管理制度。加大新能源汽車應用力度,大力發展綠色智能船舶,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開展綠色建材下鄉活動。通過強化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助力能源、交通、城鄉建設等領域碳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