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打造兩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升級版,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推進數字經濟系統建設,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根據浙江省政府《關于建設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的實施意見》和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文件精神,浙江省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編制了《2022年浙江省兩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建設暨產業數字化推進工作要點》。

一.制定產業數字化相關文件
1. 制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貫徹工信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和“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精神,編制印發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推動形成市場主導、政府引導、行業參與、企業主體、產學研用協同推進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格局。
2. 修訂產業大腦工業分區相關文件。進一步健全產業大腦工業分區理論制度體系,迭代完善產業大腦工業分區建設、上線、運營、考評、退出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體系,重點研究完善產業大腦工業分區建設方案、建設運營管理辦法以及企業數據資源共享和安全管理指南等制度。探索工業分區行業產業大腦退出機制,編制出臺工業分區行業產業大腦退出指引。
3. 編制細分行業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工作方案。貫徹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精神,編制細分行業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工作方案,探索批量化規?;七M細分行業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的方法路徑,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二.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4. 完善“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持續提升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supOS工業操作系統等基礎性平臺在智能分析、應用開發、安全服務等方面的賦能支撐能力,培育一批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累計創建省級平臺300個以上,培育一批國家級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等項目。
5. 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推進工業企業、基礎電信企業、信息通信設備制造企業、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產業組織等相關單位深化交流合作,結合機器視覺質檢、柔性生產制造、廠區智能物流、遠程設備操控等典型應用場景和重點行業應用實踐,緊扣各行業領域特點需求,推動“5G+工業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6. 推廣“平臺+園區”融合應用。支持平臺企業、服務商等組建聯合體,強化園區企業高效協同和資源共享,推廣工業設備上云、模式業態創新等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提高備品備件共享管理、解決方案集采集銷、數字化轉型評估診斷等公共服務能力,重塑園區企業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
7. 舉辦中國工業互聯網大賽及相關活動。舉辦一批高層級高水平活動,重點做好部省共同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工業互聯網大賽等活動的籌辦工作。舉辦中國工業互聯網大會等活動,聯合長三角相關省市共同舉辦一批工業互聯網宣傳推廣活動。

三.推進細分行業產業大腦建設
8. 加速上線迭代行業產業大腦。深入實施第一批工業分區行業產業大腦建設試點工作,優化迭代10個已上線試運行的工業分區行業產業大腦。加大對未上線工業分區行業產業大腦建設試點的指導力度,強化技術對接,開展上線評估,積極推動工業分區行業產業大腦上線試運行。到2022年底,累計上線試運行工業分區行業產業大腦20個。
9. 創新建設多跨場景應用。建設“產業生態”類型場景應用,重點解決產業上下游協同程度低、資源配置效率低等問題。建設“新智造”類型場景應用,重點解決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敢用、不會用、用不起”和內部各環節數字化水平低等問題。建設分享共性技術的場景應用,重點解決行業相關知識技術資源分散、難以獲取等問題。到2022年底,累計上線工業分區行業產業大腦場景應用超140個。

四.推進三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
10. 開展數字化技改。引導企業淘汰老舊設備,更新使用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檢測裝配裝備、物流倉儲裝備等數字化裝備,建設數字化生產線。全年組織實施500項省級重點技改示范項目,省市縣三級聯動實施5000項以上企業數字化改造重點項目,新增工業機器人應用1.5萬臺。
11. 推廣新智造。構建完善省市縣三級智能制造企業培育庫,建立“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梯次培育機制,全年遴選“未來工廠”15家以上、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50家以上。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申報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推動企業上云向云上企業培育升級,全年遴選制造業“云上企業”100家。
12. 推進綠色制造。實施綠色制造工程,重點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綠色技術創新、節能減排等方面應用,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綠色低碳工廠、綠色低碳工業園區,打造綠色供應鏈,推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全年建成綠色低碳工業園區10個、工廠100家,完成清潔生產企業685家,創建節水型企業180家。

五.推進中心企業數字化轉型
13. 加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專家智庫等作用,選定若干行業,組織數字化服務商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專業培訓、評估診斷、專家咨詢、資源對接、數字化改造等全流程數字化轉型服務。鼓勵“專精特新”企業設立“首席數據官”。全年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0家以上。
14. 推進細分行業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聯合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等機構,重點圍繞中小企業集聚、產業規模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以工業數字化工程市場化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點,制定細分行業企業數字化改造路線圖,打造數字化工廠(車間)示范樣本20家以上,做好復制推廣等工作。舉辦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會。
15. 推進數字化小微企業園建設。迭代升級浙里小微企業園應用,打通省小微企業園數字化管理平臺、數字化小微企業園和一鍵找園三大場景。引導園區和園內企業聚焦主導產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強園區數據的采集、挖掘和創新應用,推進數字化賦能,提升園區安全生產、能源管控、招商引企、產業合作、咨詢服務等精準管理水平。全年創建數字化示范小微企業園20個以上。

六.強化產業數字化發展支撐
16. 提升工業軟件應用創新水平。以應用為牽引推動國產工業軟件先用先試,支持企業使用自主可控的工業軟件、信息安全系統、系統解決方案等,建設并認定一批工業APP創新中心,打造面向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一站式工業APP開發支撐平臺。
17. 完善數字化服務生態。培育引進一批綜合型、技術型、專業型數字化服務商,全省工業信息工程服務機構資源池數量累計超過300家。迭代升級企業碼平臺,深化政策直達、訴求辦理、企業畫像、碼上直播、產業鏈合作和政銀企聯動等應用場景,省市縣三級組織開展宣傳推廣活動千場以上。加快杭州、寧波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建設應用,支持各地建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等賦能載體。
18. 抓好兩化貫標評估工作。支持各地、行業協會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試點示范與分級貫標評定,組織貫標評估、診斷、咨詢等活動,全年新增通過貫標企業100家。組織編制全省年度產業數字化發展報告,開展省市縣三級的年度產業數字化發展水平評估。做好國家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等項目驗收工作。

七.提升產業數字化基礎保障能力
19. 提升工控安全保障能力。組織推進工業領域數據安全管理試點,加強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安全防護、安全評估、安全監測等工作,打造一批數據安全試點標桿。依托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做好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協同處置和信息通報等工作。組織開展全省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檢查,舉辦工業信息安全技能大賽區域賽。
20. 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加快5G規模組網建設及應用,累計建成5G基站16萬個。持續推進國家(杭州)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國家域名服務浙江節點、F根服務器浙江鏡像節點建設應用。累計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10個,累計標識注冊量超過15億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