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工業園區未來節能減排潛力巨大。園區可以通過數字化手段打造信息化、專業化、智慧化的節能降碳方式,利用數字技術加快推進工業領域低碳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減污降碳和能源資源高效利用,以更加精細、動態的方式推動工業園區節能降耗、提質增效,從而促進工業領域綠色高質量發展。

04我國園區雙碳建設部署了哪些任務
我國高度重視園區的綠色低碳發展,陸續開展了一系列相關工作。自2010年以來,我國陸續開展51個低碳工業園區試點建設,并先后實施了ISO14000國家示范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園區循環化改造、低碳工業園區、園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綠色園區等一系列綠色發展試點項目。
2021年以來,政府多部門相繼印發文件,密切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支持園區綠色低碳發展。
(一)試點示范方面
2021年9月,生態環境部印發的《關于推進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將碳達峰、碳中和作為示范園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分階段、有步驟地推動示范園區先于全社會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提出要開展碳達峰試點園區建設。
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指出要實施園區節能降碳工程,選擇100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園區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對試點城市和園區給予支持。
2021年10月,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于在產業園區規劃環評中開展碳排放評價試點的通知》中提出要在產業園區規劃環評中開展碳排放評價的技術方法和工作路徑,推動形成將氣候變化因素納入環境管理的機制,通過試點工作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案例經驗。
2021年11月,工信部印發的《“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建設171 家綠色工業園區,完善綠色工業園區評價標準體系。
2021年12月,國資委印發的《關于印發〈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指出要打造綠色低碳示范園區,探索并推廣有效模式和有益經驗。
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出要到2025年,建成一批節能環保示范園區;加強工業園區污染源監測。
(二)優化產業結構方面
2021年9月,生態環境部印發的《關于推進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優化園區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積極推動示范園區產業結構向低碳新業態發展。按照增加碳匯、減少碳源的原則,限制和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產業。
2021年12月,發改委、工信部發布的《關于做好“十四五”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指出要優化園區產業空間布局,促進產業循環鏈接。
(三)能源資源高效利用方面
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提出要推廣園區能源梯級利用等節能低碳技術。
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指出要推進產業園區循環化發展,以提升資源產出率和循環利用率為目標到2030年,省級以上重點產業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
2021年11月,工信部印發的《“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中提出園區要開展工業綠色低碳微電網建設,推進多能高效互補利用;強化園區、產業集群之間的循環鏈接,提高資源利用水平;鼓勵建設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產業園區。
2021年12月,工信部、科技部、自然資源部印發的《“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全面建設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并建立原材料工業耦合發展園區,實現能源資源梯級利用和產業循環銜接。
2021年12月,發改委、工信部發布的《關于做好“十四五”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指出到2025年底,具備條件的省級以上園區要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顯著提升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水平,實現園區的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和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
2022年2月,發改委、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指出鼓勵建設綠色用能產業園區,發展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分布式清潔能源和智慧能源系統。
(四)節能環保轉型方面
2021年10月,住建部發布的《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中指出,新建、擴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均應進行建筑節能設計。
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 “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出要加強園區節能環保提升工程,推動工業園區能源系統整體優化和污染綜合整治。
(五)生產方式數字化轉型方面
2021年11月,工信部印發的《“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實施“工業互聯網+綠色制造”,鼓勵園區開展能源資源信息化管控、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地下管網漏水檢測等系統建設,實現動態監測、精準控制和優化管理。
2021年11月,工信部、人民銀行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支持工業園區和先進制造業集群綠色發展,鼓勵運用數字技術開展碳核算,率先對綠色工業園區等進行核算。
(六)地方實踐方面
進入“十四五”時期,零碳示范園區的建設也在國內快速推進。2021年11月8日,深圳市印發了關于《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區試點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要遴選若干個減排潛力較大或低碳基礎較好的園區開展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建設,并對符合規定的試點項目予以獎勵或補貼。武漢、無錫等多地也在規劃零碳示范園區。

05工業互聯網在園區雙碳建設方面的價值
工業互聯網可促進園區企業實現生產力提升與工作效率提升的同時,顯著減低能源使用和碳排放。通過賦能產品碳足跡、園區綜合能源調控、園區雙碳智能化管理等新模式的構建,實現園區企業綠色化改造升級、園區和產業集群綠色發展、園區產品供給綠色化轉型、以及園區為核心的綠色生態體系構建等發展需求。具體價值如下:
(1)助力園區能源結構優化、綠色升級、精細管理。通過工業互聯網一體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能源、碳排放等數據的計量、核算精度和可信度,持續推進生產流程和工藝的綠色化、數字化節能升級,全面提升園區的能源系統優化與節能管理能力,助力園區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2)賦能園區資源高效利用、優化管理、智能協作。利用工業互聯網園區可以實現再生資源高值化循環利用新模式,推動建立再生資源供應鏈,助力企業構建數據支撐、網絡共享、智能協作的綠色產業管理體系。強化園區內部、園區與外部組織之間的循環鏈接,促進資源有效、協同供給,提高資源利用水平。
(3)推動園區綠色結構轉型、集群構建、協同發展。園區通過工業互聯網將優化綠色產業鏈協同布局,推動園區各產業之間相互協調、產業結構轉換、產能過剩分析和預警等能力的提升,實現園區產業綠色集群化發展,形成互為供需、互聯互通的新型產業鏈。推動園區構建協同降碳新模式,為跨行業耦合、跨區域協同、跨領域配給等提供能力支撐。
因此,工業互聯網不僅是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必要,也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需要。
來源:智能工業創新中心/工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