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新社國是論壇之“能源中國”召開,多位專家探討了碳達峰、碳中和的相關問題,預計綠色投資未來30年將達140萬億。此外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史德年表示,中國制造業面臨三個核心趨勢,即數字化和智能化、雙碳目標和綠色化、內循環建設和供應鏈重構。

制造業3大趨勢,雙碳、綠色上榜
史德年表示,所謂數字化轉型,是以數據為核心驅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各行業全面融合為主線,以提質降本增效為目標,變革生產方式、業務形態、產業組織方式與商業模式的過程。
首先,數字化和智能化,有利于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但需要更強勁有力的國家產業安全體系和生活環境來應對外部挑戰和解決內部矛盾,典型特征就是以數字化為基礎的智能化和綠色化。
其次,雙碳目標和綠色化,則意味著要降低對高速增長的資源渴求,通過綠色發展理念來轉變發展模式,同時進行總量控制和內部挖潛,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來提高效率。
另外,內循環建設和供應鏈重構,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驅動力以應對外需的缺口,需要數字化和綠色化來提供新的附加值,找到新的增長動力。
而上述三大趨勢也孕育著投資機會。比如,在數字化和智能化趨勢下,可聚焦新基建方向,重點關注5G、泛半導體、智能化應用產業鏈的投資機會。

30年140萬億,綠色投資風口大開
多位專家也在“能源中國”論壇中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有望在未來30年拉動百萬億級的投資,真正為長期以來有效需求不足的世界經濟注入活力。
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 鄒驥指出,中國正在迎來一場深刻的以能源科技革命為標志的產業革命,它決定了我們要以新的發展理念去處理好經濟增長、能源安全、環境質量和氣候穩定等不同政策目標之間的關系,這些政策目標之間的關系是可以協同的。把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目標連接起來,格外重要。
鄒驥透露,綠色低碳領域的投資將為經濟增長提供可觀的投資推動力。過去幾年,在風光能源領域,我國平均每年的投資約在五六千億元以上。能源基金會的一項分析表明,在“十四五”期間,在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升級和綠色改造等綠色投資領域總投資可達近45萬億元,平均每年約8.9萬億元,占2021年全社會總投資的16%左右。
此外,另外一個分析也表明,到2050年面向碳中和的直接投資可以達到至少140萬億元,如果考慮到關聯的投資,實際投資潛力遠大于這個規模。鄒驥認為,碳中和相關的投資將在今后的30-40年為經濟增長提供可觀的投資推動力。

綠色投資投什么
中國工商銀行現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殷紅表示,碳中和百萬億級的投資需求中,80%至90%需求集中在能源、建筑、交通、核工業四大行業。從能源領域投資需求看,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電力清潔化帶來的投資需求;
終端電氣化帶來的投資需求;
非電降排帶來的投資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指出,可以關注三大投資領域:
我國高度重視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陸續開展了一系列相關工作。我們在《雙碳戰略思考——為什么要建設“工業互聯網雙碳園區”?》一文中列出了詳細政策及措施,點擊即可查看。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碳中和專委會/國際能源研究中心